“七彩地名 带你走进‘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勐腊地名故事—七村八寨

来源 :勐腊县民政局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4-10-12

地名,既是基本的社会公共信息,也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易武的每个地名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叙说着人文情怀,寄托着乡愁记忆。为进一步加强地名管理,弘扬地名文化,勐腊县民政局开设“地名故事”专栏,讲述地名故事,营造勐腊地名文化良好氛围,让我们一同了解一个个充满历史印迹的地名,感受“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易武是普洱茶原产地,滇藏茶马古道源头,是著名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之一,镇内村村有茶庄,寨寨产茶叶。在易武茶山众多的村庄中,以七村八寨最具特色。这些村寨地理位置不同,所产茶也有各自的风味特点,却是茶园面积广,人口多,建设有庙宇,铺设有石板街道,经济社会文化都比较繁荣发展的村庄。七村包括:麻黑村、高山村、落水洞村、曼秀村、三合社村、易比村、张家湾村;八寨则是:刮风寨、丁家寨(瑶族)、丁家寨(汉族)、旧庙寨、倮德寨、大寨、曼洒寨、新寨。这些村落和寨子分布在易武乡的各个角落,共同构成了易武普洱茶的核心产区。

麻黑以民族名地得名。麻黑:民族称谓,以前有被称为麻黑的少数民族在此居住过,故名。

高山村以地形得名。村居高山上,故名。

落水洞村以落水洞得名。因村旁有一个落水石洞,故名。

曼秀村以植物得名。曼:村;秀:白花,意为:白花村。以寨边白花树多,故名。

三合社村以事件得名。大竹林、黄家酒房和老普寨三村合并,故名。

易比村以传说得名。传说建村时有一胖大村妇,餐食斗米,力能举牛。另一传说,易比建于易武之后,先建易武的石屏人和后来者并居,后来石屏人一气而建易比。易是两者同称,比是要与前者比试,比易武建得更好,故名。

张家湾村:以姓氏得名。因该村建在山湾处,且张姓人多,故名。

刮风寨以自然现象得名。村居山口河谷多风地带,风大,故名。

丁家寨(瑶族)以姓氏得名瑶族迁居而建村,故名。

丁家寨(汉族)以姓氏得名原有姓丁人家在此居住,故名。

旧庙寨以寺庙得名。清朝时期曼乃老街、新寨、旧庙三个村民小组同为一村,居住有汉族、回族和当地少数民族本人(彝族一支系),建有回族清真寺和汉族大庙,后因民族纠纷,逐渐分为老街、新寨、旧庙三个村民小组,汉族大庙也由于战乱受损而由原来的老街中央搬迁到废址居住,故名。

倮德寨以地形得名。倮:坡;德:滑倒,意为:滑倒坡,故名。

大寨以人户得名。该寨解放初期有百户以上人家,是曼腊地区最大的寨子,故名。

曼洒寨以传说得名。漫:村庄、村落。撒:散播、散落。意为:撒满茶籽的村庄。传说茶祖诸葛亮领兵平息南中诸郡叛乱时路过一个三面环河的小村庄,眼看当地人深受瘴气侵蚀,茶祖随手撒籽成茶解决了这一疾患,并将撒袋留于此处,故而得名。

新寨以建寨时间得名。清朝时期曼乃老街、新寨、旧庙三个村民小组同为一村,居住有汉族、回族和当地少数民族本人(彝族一支系),建有回族清真寺和汉族大庙,后因民族纠纷,逐渐分为老街、新寨、旧庙三个居民点,新寨是当地少数民族本人搬迁新建的寨子,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