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勐腊县人民政府>>勐腊县勐仑镇人民政府窗口>>工作动态>>
让傣族织锦走进校园更好的传承非遗文化
作者 :玉金 来源 :勐仑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2-12-20
傣锦,即傣族织锦,是流传在傣族民间的一种古老的纺织工艺品,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傣锦以棉、麻等为原料,用传统的坐式织机织成,起源于唐朝的它直接反映了傣族农耕社会时期的面貌。在许多其他民族农耕社会相关手工艺逐渐消亡的时候,傣锦显得格外珍贵
傣族织锦,传图不失真,自然有斑斓。作为一门非常古老的纺织工艺,傣族织锦技艺对花纹的组织十分严谨,它织工精巧,图案别致,色彩艳丽,坚牢耐用。多以白色或浅色为底色,以动物、植物、建筑、人物等为题材,所织孔雀、大象、马等图案,代表着吉祥、力量和丰收,宝塔、寺院、竹楼等寄寓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些寓意深远、五彩斑斓的图案,充分展示了傣家人对于万物有灵的敬仰,以及对于生活美好的遇见与传承。斗转星移,岁月匆匆,勐仑镇曼俄村的草木枯荣了数百次,世代居住于此的傣族生产生活亦随着社会发展的进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然而,一种兴盛于农耕时代的古老技艺——织锦,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消散于历史的长河之中。如今走入曼俄村傣族寨子,仍有人家屋檐角落里摆放着传统的木架织机,在某个农闲时分,某个静谧的傣家小院里依旧会响起沙沙的织布声。
咪万香,就是我们勐仑镇傣族织锦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之一。近日,我们走访了她。咪万香自1994年开始观摩前辈学习傣族织锦,有时间自己在家自学傣族织锦。为了进一步提高织锦技艺水平,拜咪为宽系统学习傣族织锦技巧,因有天赋,逐步掌握织锦技能。通过不断的努力,她所制作的织锦,款式新颖、设计独特、工艺突出,织锦技艺水平得到很大提升,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织锦能手。勐仑城子村史馆许多非遗织锦展品就出自咪万香之手。
2006年开始收徒教学,悉心传授所学技艺。目前有咪叫(47岁)依双(42岁) 依香(45岁)等5位徒弟,都已基本掌握了傣族织锦技艺。2020年正式被聘请到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任教,传授傣族织锦技艺。现已经带出3个班2017级、2018级、2019级学员共89名。
为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在岁月静好的时光里,在古老的织布机上,在脚的上下踩动间,在手里穿梭的棉线间,是民族的坚守,是传承的技艺。
走访中我们统计了她的作品销售情况:有傣族织锦围巾,衣服、傣包、傣董、床单、十二生肖等20多种傣锦出售利润及她授课的收入。现如今她除了自己做,还指导前来请教的村民。每周到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授课三天。同时和她聊了家常,谈了今后的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就于她的精美的工艺得于传承下去,我们也正努力把她申报省级传承人的升级当中。